大丰小班化教育城乡同步 农村孩子享优质教育
10月25日,在裕华中心小学六年级(1)班的教室窗外,树木郁郁葱葱,秋意浓浓。教室内,老师李陈新正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山中访友》。
课程从“栀子花开”的“栀”字发声开始,再由描写作者对老友回忆的语言进入课文,最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环境描写与情感回忆相融合的写作方式……教室内,35个孩子分成5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围坐在一起,课桌前的墙壁上分别贴着每个小组合作评比成绩,学生每回答一次问题,所在小组就会加一分,老师还会奖励回答好的同学一颗小红星。
尝试小班化教育探索,我区从2006年开始,在16所农村示范学校试点,因势利导,用足资源,率先实施农村小班化教学,达到了与城市小班化教学同样的效果。我区32所农村小学和30所农村初中的所有班级将全部实现小班化教育,让1.7万多名小学生和1万多名初中生全部享受优质教育,让每一朵花儿都开得灿烂。
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推行小班化教学?区教育局局长成秋生介绍,小班化教育能用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优秀成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区农村学校学生数锐减,大部分农村学校班级平均人数在25-35人,也比较适合开展小班化教学。”裕华中心小学副校长李陈新说。
“本着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考虑,在课程设置上,我校在保证核心课程课时教学的同时,有效开发必修课和选修课,构建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立体化课程体系。”李陈新告诉记者,必修课内容大多是以“仁教”为主题的美德课程,全校学生共同学习;选修课则主要是依托学校特色并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而开设的素质拓展特色课。
在裕华中心小学,每天的大课间时段,所有学生参与选修课,选修课不限年级,全凭兴趣,喜欢什么学什么。三(1)班学生张诚轩很喜欢篮球,记者了解到,他每周一、周三参加“小篮球”兴趣小组,周二、周四学习“放飞心中的绿”科技兴趣小组,周五选择“课外阅读”……“这种多样化的选择基本实现每个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李陈新说。目前,裕华中心小学共开设了滚铁环、呼啦圈、跳绳、踢毽子、竹竿舞、吹笛子、跆拳道、篮球等25个选修科目,同时大力推广“课外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是推进农村小班化教育的关键。为帮助教师将小班化教学理念有效转化为教学行动,区教育局出台了小班化课堂教学常规,针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辅导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成秋生告诉记者,“比如,在作业布置上,要避免机械重复,可通过口头作业、社会调查、课外阅读等形式,开拓知识面,启发学生思维。”记者了解到,在细化教学课程的同时,区教育局强化教师队伍的培养,重点将教龄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作为小班化教育师资队伍的主干力量,精心制订培养方案,实行“双指导”工作机制,定期考核,加速优秀教师孵化。
2007年,裕华中心小学的李小勇老师,根据区教育局的教师队伍培养方案,被安排去常州钟楼新闸中心小学交流学习1年。“在常州的学习,不仅升华了教育理念,也对教学实践有了新的感悟。”李小勇说,在常州学习期间,通过老师帮带、随堂听课等,他在专业上很快成长起来,“回到裕华中心小学后,我把在常州钟楼新闸中心小学积累起的教学心得,有针对性地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学生学得起劲,我也比较有成就感”。
“正是因为小班化教学,我们这所默默无闻的农村小学才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李陈新说,“不仅学生学得好,教师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成长之路。全区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学校还联合起来,每月举办一次公开课,使不同学科的教师有了更多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听课、议课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除此之外,学校年轻教师每学期要完成累计10个工作日的、由区教育局开展的全方位培训,也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左 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