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举行"新基础教育"推广会 22所小学加入研究
11月1~2日,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广会(第2场)在常州举行。这场高规格的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研究的盛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人士、领导专家共计1700余人参加,共享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经验。
活动中,华东师大以叶澜、李政涛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集体亮相,分享“贴地式深度介入式”研究形成的成果。常州市5所“生命·实践”教育学合作研究校也向与会嘉宾们开放他们活生生的课堂,展示师生共建的课堂新生态。
常州22所小学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
“新基础教育”研究是华东师大叶澜教授于1994年发起并主持的一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转型性变革综合研究。它以“培育生命自觉”、“成事成人”等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实现当代中国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为目标,以实施义务教育的中小学为对象,先后经历“探索性”、“发展性”、“成型性”、“扎根性”研究等阶段。目前正在进行生态式推进研究。
我市于1999年开始加入“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最初仅二实小一所学校,历经17年,发展到22所小学,二实小、局小等学校成为全国“新基础教育”研究的骨干力量。“新基础教育”在引领我市小学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叶澜教授:学校是个生命场,老师不能做“工程师”
叶澜教授认为,新时代的多元丰富,让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善于捕捉、组织、判断各种信息价值的能力,养成多维视角、多元统一、动态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更需要有自信、有超越自我的追求。“‘赛’和‘晒’让教育浮躁,有太多的校长、教师迷失在追求比赛荣誉的道路上。”
叶教授认为,学校是生命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学校不能以工业生产的方式来办学,老师不能以规定统一的模式要求每个孩子的成长,而应尊重每个生命的不同才情、人格,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成长轨道。老师不该是为学生燃尽生命的“红烛”,而应是点亮学生心灯的“启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