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产融协同“量子计划”落地承邢张 大智移云是重点
新华网石家庄10月22日电 承德、邢台和张家口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再迈一大步。
在22日-23日举行的京津冀产融协同“量子计划”启动暨中关村TOP100企业颁奖活动中,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中关村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协会、新华网、河北国控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将与承德、邢台、张家口三市共同启动京津冀产融协同“量子计划”项目。三个市也将成为“量子计划”落地的合作城市。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河北各地积极对接京津,均取得了显著成效。那么,为何京津冀产融协同“量子计划”选择在承德、邢台和张家口三市率先落地?三市有何潜在优势?又靠什么吸引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近日,新华网走进三地,探寻问题的答案。
系列报道之一
承德:站在“云”端 大数据之城崛起
承德市常务副市长李晋宇进行市情推介。 新华网 王立鹏摄
深秋时节,层林尽染。紫塞明珠承德气温不断走低,总投资百亿元的德鸣大数据产业园却是热火朝天。项目建设进入冲刺期,年底前一期数据中心3500个机柜将投入使用,迎来首批大数据企业入驻。
承德大数据项目遍地开花,德鸣大数据产业园只是其中怒放的一朵。至今,承德已与京津等地多家企业开展了大数据战略合作,引进投资额超过400亿元,加速打造大数据“全产业链”。大数据正在成为承德又一张闪亮的名片。
有人问,风景秀美的旅游城市承德缘何站上大数据的风口?“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是承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这决定了承德必须发展绿色产业,也为城市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时,大数据产业方兴未艾,与承德的发展路径高度契合。在国内大数据产业格局尚未形成时,承德市抢先布局,把大数据确定为战略产业。
“承德发展大数据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承德市常务副市长李晋宇在推介会上如是说。承德区位交通便利,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承德机场年底前正式通航,京沈高铁建成后,从北京到承德仅需41分钟。自然条件最让承德人引以为豪,该市环境优美、气候凉爽,10℃以下气温天数占全年的57.2%,能够达到开停机时数据中心及机房内温度A级要求。此外,该市在清洁能源、网络资源、水资源等多个方面均具备产业发展的相对优势。
顶层规划则给承德大数据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京津冀产业转移升级规划(2015-2020)》,将承德纳入“中关村数据研发—张北、承德、廊坊数据存储—天津数据装备制造”发展廊带;“京冀6+1合作协议”,将承德确定为“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上的核心支撑城市;河北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承德建设“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和“京津冀大数据综合实验区”……
承德市也趁势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软硬环境上下足了功夫,支持大数据企业落户承德。产业发展离不开土地,对大数据项目用地,承德市将其优先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对大项目,土地价格一事一议,给足优惠条件。电费是大数据企业运营的重要成本,承德利用能源优势,给予企业用电、可再生能源指标等优惠。
筑得金巢凤竞栖。一座座“数城”拔地而起,投资200亿元的大数据小镇、中经承园大数据光储中心等项目开工,完工后机柜数量将达到5万个以上;河北省大数据交易中心落户承德;人社部教育培训中心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在承德揭牌运营。
在国内大数据版图中,承德市已抢占一席之地,并不断开疆拓土。李晋宇说,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绿色大数据中心和全国信息交换枢纽,大数据产业产值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 (新华网魏会博/文)
- ·京津冀产融协同“量子计划”23日在河北启动 2016-10-24
-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关村两协会在河北设立办事处 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