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梦工坊负责人靳宝强眼中的梦工坊—我们都是浩瀚宇宙中的小小星辰
亲爱的同学们:
2017年3月20号北京时间20:00,第九届中国(传媒)梦工坊全球报名工作将启动,正式接受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学生(包括华侨)报名。2017年的大主题是“寻找中国不一样的青年偶像——做时代的主人和参与者”。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希望用文章的方式和全球千千万万中国青年学生交流,一起认识一个你们陌生却又熟悉的组织。
中国(传媒)梦工坊已经走过了8个春秋,记录了一代人的青春岁月。
“80”、“90”后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出生、成长、发展起来的一代。我们目前的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正是人生转折最大的时期,求学、就业、成家、升迁等等都在这十年,尤其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们,内心有怎样的期待与困惑?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今天,相对富裕之后的中国人又当如何安身立命,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个人和社会的文明水准如何得以提升?面对种种疑问,谁能为我们指点迷津?谁能解答我们心中的困惑?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关注中国青年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因为他们是主舵中国未来的一代,他们有丰富的知识文化、有较高的素质教养、有务实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希望建立一个 公平、高效、法制的社会。中国(传媒)梦工坊把目光聚焦在这个具有时代气息的群体身上,以“励志·奋斗”为主旋律,以重塑信仰、引领新思潮为基调,强调人生基本面的出发以及回归,注重终身学习。
中国(传媒)梦工坊发起于金融危机全球肆虐的2009年初,所关注的重点领域是人与社会经济,人与自然以及人的发展。
所以希望通过特别节目+学习的方式,来记录这个群体的喜怒哀乐,来培养和挖掘这个群体的意见领袖,展现和表达这个群体对生活和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为处于挣扎或者奋斗中的年轻人搭建一个交流、探讨何分享人生智慧的平台,希望在这个开放、多元的平台上释放个性,展示他们的才华。希望通过电视的手法,能给这个群体带来一阵清风、一股清流,亦希望在社会转型的今天,重构他们的信仰,寻找他们的精神家园。
我们想展现青年学生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他们面对困难时是如何克服、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最终如何成功应对的。通过“照亮”这些故事,传递一种积极的感染力,讲述青年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拓展出口,在更远的地方让希望之种“生根发芽”。同时,中国(传媒)梦工坊注重每一个个体学生的发展,我们希望梦工坊包容、开放,所培养的学生至少是一个受到欢迎的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写的这里这里,我一直在思考,我是不是太急了,在一个高房价让很多青年人直呼生存都是个问题的的时代里,我的这种追求会不会太理想主义了?会不会是个乌托邦式的追求?
《文汇报》高级编辑潘益大老师的《人生就是奋斗》一书中说“当你在万里无云的夜晚,抬头仰望,明月如镜,独步中天,灿烂的群星在她身旁黯然失色。但是谁都知道,月亮虽明,自已却没有丝毫的光彩,只是借助了太阳的恩赐才富丽堂皇;恒星的闪烁,看似微弱,却是在用自已的能量散发光芒”。
对于每个人来说,由于外在际遇的不同会使得生命呈现出千姿百态。但其终究,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80、90后的人来说,奋斗的身影将会伴着我们走过一年又一年,它将会成为我们的主旋律,不管我们的出生背景是多么的不一样!
但是,这个梦想的寻找并不容易设定,因为它是一种长期的深厚的人文情怀的累积,也是自己真正思考和真正与自已内心长久对话的结果,如果只是一个外在的设定,即使设定了也难以坚持。其实,就算这种设定是从内心生出,也同样难以持久。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活在世俗中,无时无刻不受着种种的诱惑,世俗的力量是巨大的,诱惑的力量同样是巨大的。
对于理想主义的问题在本文里我们不做太多探讨,但我想正因为社会转型,现实留给我们太多困惑,面对困惑,我们做了梦工坊。让一部分出色的中国青年人聚在一起,寻找青年活法,分享彼此的故事。理想就是面对现实、看清现实,努力走下去。
还记得最初的梦吗?我们都是浩瀚宇宙中的小小星辰!
这是我做中国(传媒)梦工坊最早的slogan,也是当时一个大四刚刚毕业青涩小伙子的发自内心的呐喊,也是对梦想最高的敬意!
对于我个人而言,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中国(传媒)梦工坊一直和我形影不离。如何执行好中国(传媒)梦工坊的各项事务,是我每年都要去思考的内容。到底怎样才能选出更适合梦工坊的学生?到底怎样的导师适合培养梦工坊所选拔的学生?中国(传媒)梦工坊开始了,就像一棵树的种子种下了,但种子是否会发芽生长并成为参天大树,种子内核中求生的力量虽然是主导因素,但是土壤气候和周围的人的爱护程度对于这棵树的成长太重要了,也就是说,这棵树在生长时需要各种理解、帮助和支持。
我清楚地记得中国(传媒)梦工坊的方案先是领导经过几次的讨论,然后再到深入探讨,怎么运作,怎么解决钱的问题,然后建立志愿者团队,最后在原有的方案上继续创新和研发,一个项目所经历的的找机制、筹钱、找人、搞研发这些过程我全部经历了。
坦诚的来说,梦工坊早期的创意并非来自我,而是来自央视《赢在中国》、《对话》、《小崔说事》等节目的核心主创们,他们经历了中国电视业的辉煌时刻,也有着家国天下的情怀,所以提出了一个早期的创意方案。但要不把方案变成现实,这就很麻烦,其困难的程度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在这样的时候我也真的很佩服那些把事情做成的人,因为成事是一个极不容易的过程,一个在理念变成现实不知要经过多少意想不到的艰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值得我们自已足够的去尊敬,因为,每一个过程都是难以复制的。
关于做好一件事情我听了太多的励志故事和经历,但当自己自已走上这条不归路时,一种时间的紧迫感让我不能再思前想后,优柔寡断。否则我在丧失了热情、体力、创造力和梦想的时候无法对我内心一次次掀动的波澜有个交待,而我也不会轻易原谅自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吃苦”二字有了更多的认识,吃苦不是混的不好,生活条件很差,吃苦是自律、严格要求自己。
对中国(传媒)梦工坊所有导师我曾说过:梦工坊要为大学生做一个传播中国主流价值(奋斗、梦想、机会)的精神家园,它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它做的更是一种理念和理想。高端、思想以及影响力是梦工坊的立项之本,我要致力于思想的传播与碰撞,要为中国青年学生打造一场场思想盛宴。
8年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高级编辑王阳、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中央电视台原常务台长于广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阿丘、胜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常务副台长夏吉宣、中国外汇研究院院长谭雅玲、界面新闻CEO何力等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在众多志愿者的无私付出中,我们一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荡气回肠的夏天,见证了一批批梦工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从第一届到第八届,中国(传媒)梦工坊所走过的八年,是伴着我们成长的八年,是不断让我修炼的八年。八年来,我结识了不少真性情、有抱负的朋友,比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陈曌、哥伦比亚大学的邵思睿、浙江大学郝力滨、伦敦大学学院的张若琳、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谢林慧卉、香港浸会大学的马雪薇、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吕如能、《鲁豫有约》新媒体负责人史卓、山东大学的李漫沙、等等。他们大部分都是传梦工坊各个地区的负责人,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为传媒梦工坊的发展书写了最华丽的篇章。如今,中国(传媒)梦工坊在青年学生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背后一届届梦工坊学生情感和精力的付出换来的。而我,虽然努力,但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经历和体力的有限。
“在香港的太平山顶,看到山下阑珊的灯火,我总在想那一盏盏灯下不知道在发生着多少故事,看似平常的灯下也许会惊心动,但在太平上的的长焦下看整个香港其实就是一片灯火而已,而人还只是一个小得多多得多的火苗。站在山顶总会让人觉的过不去的争执和解不开的结真可笑,一个人最遗憾的是没有把那个有限的可怜的小火苗用到正地方。
这是我一个之前的领导写过的一段话,对外在世界的任何认识都会促发自我内心的审视,当我在许多人的帮助下做了中国(传媒)梦工坊后,并回想从小到大一路跌跌撞撞的我总是不服输,总认为什么事情靠所谓的非凡努力就可办到的样子不禁哑然失笑。
因为有这么多的有限,其实并不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种励志型的口号以前总让我们激动不已,让我们觉得在许多的相关领域似乎无所不能。我们的人生需要激励,需要感召,但更需要的是要看看世界有多大,自己有多小。只有发现后者才会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才会找到一个走向所谓成功的恒久的路径,也才会真正将自己微弱但很独特的光聚集起来,并尽可能地发射出来。
也许就像《人生就是奋斗》这本书所说的一样,当我们一起走过下一个十年的时候,我们发现虽然没有做出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我们过着充实的生活。我们总在有意识地或下意识地在做着一些对社会发展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总在努力地提升我们自已的各种技能,总在充电。至于最后究竟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就,出多大名,得多少利,这真的只是在我们执着地向前迈进的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它肯定不是一个需要经营的东西,而是水到渠成的产物。
最后,我想以2017年报名参加2017第九届中国(传媒)梦工坊的学生说:
我今年30岁,在我20岁出头的时候我干了一件事情,让我80岁都感到开心的事情,用8年的时间把中国(传媒)梦工坊用行动推向了世界的舞台。让全世界最精英的中国青年人团结起来,这是我的梦想。例数一下梦工坊的导师,个个都是大咖级别的人,但是他们为了梦工坊的未来,个个无私支持。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眼光的人,我们借助他们的眼光看中国的未来,梦工坊的未来。
作者介绍:靳宝强:中国(传媒)梦工坊负责人,电视节目导演,人社部、团中央“青年之声”就业服务联盟就业创业导师,丝路青年领导力研究中心副秘书长。2007年进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赢在中国》栏目组,2009年他参与创办了中央电视台大型财经真人秀节目《给你一个亿》,担任节目执行主编;与杨澜阳光媒体集团合作打造了《寻找杜拉拉》职场节目;联手新浪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了创业评书节目《创意英雄谱》;曾参与制作的节目有中央电视台《对话》、《我们》、《创意星空》、《首席夜话》、深圳卫视《22度观察》、湖北卫视《行业》等。从2014年起,连续3年担任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路影视桥工程”重点节目和项目的北京负责人。先后采访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中央党校教授、“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发起人赵磊、波兰滨海省驻华办公室主任斯拉夫等嘉宾,同时,与多家驻华大使馆对接“一带一路”节目海外拍摄事宜,成功对接哈萨克斯坦的第一任总理捷列先科、格鲁吉亚总统马尔格韦拉什维利、格鲁吉亚总理伊拉克里·加里巴什维利、国驻希腊大使邹肖力、罗马市副市长涅利先生、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大使李瑞宇等嘉宾接受丝路节目的专访。与伊朗国家航空、中国人保、广汽三菱等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2014年,其在北京联手组建了丝路全媒体车队,由来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光明日报、凤凰卫视、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等中省级媒体45名媒体记者组成的跨国车队全媒体报道团,从西安出发,途经8个国家13个节点城市,到达终点意大利罗马。全程纪录丝路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风土人情,实时捕捉新丝绸之路上的时代最强音。通过节目的开办以及相关节目的交流互通,生动解读丝绸之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更为广泛的民意基础和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