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我的中国梦-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神厨

搜狐  2017-07-27 15:00:17

从厨师到文化交流大使的距离有多远?或许就像你和梦想的距离那么远。

当今中国不乏有梦之人,但在追梦道路上迈出艰难步伐者,或可过半?我们经常说,“北外人”是一个怀抱梦想并敢于迎难而上践行梦想的群体,这不是唱高调,而是在北外的每一天,都能看到在求知路上埋首前行的身影,都被他们曲折艰辛的故事感动着。

今天文章的主角马龙,初中后辍学去餐馆打工,但他心中的英语梦、大学梦不灭,通过在北外网院的学习,最终在初中毕业24年后,成功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证书。

所以,梦想的力量有多大?或许取决于梦想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多强大。

\

他是一个英语教师

曾经是一个厨师

父母都是农民

根本不懂英文

二十六岁以前

ABC对他还很陌生

烹饪是他唯一的技能

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接触了英文

一般来说

年龄太大

很难学好英文

凭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奋斗 奋斗 再奋斗

攀登 攀登 再攀登

一个奇迹终于出现

他到达了“英文山”的顶峰

奋斗之路何其漫长

唯有脚印两行

攀登之路何其艰险

只有不畏艰险的人

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清华大学蒋隆国教授

《从厨师到教师——记我的学生马龙》

篇章一:

家境贫寒,勉强初中毕业;餐厅打工,坚持自学英语

1

1990年9月,怀揣着150元学费,马龙来到辽宁省凤城县弟兄山镇中学入读初一。这一年,马龙14周岁,比绝大部分同年级同学大了两岁;这150元学费里,有100元是父母向亲戚借来的。

在亲戚邻居们眼里,马龙能继续读初中已经十分不易。

辽宁省凤城市弟兄山镇马坊村,一个风景秀丽却偏僻贫瘠的小山村,1976年3月,马龙就出生在这里。父亲马树合,是一位典型的东北农民,勤勤恳恳,安分守己,农闲时节做泥瓦伙计补贴家用。

在马龙幼小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的咳嗽声。从懂事时起,马龙就知道,母亲患有重病,整天咳嗽不止,经常咳出血来。医生说母亲得了“肺结核”。

为了给母亲买药、手术治病,家里不但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想尽办法东拼西借,最多时欠了1万多元钱。在上世纪80年代,1万元对普通百姓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

马龙不得不比村里的其他孩子晚了两年才上小学。

也许是恰恰因为比同学大两岁,也许是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马龙比同班同年级的孩子们更知道努力学习。小学阶段,马龙的成绩始终保持在全年级前几名。

小学毕业了,家里的条件依然没有改善,懂事的马龙对上初中几乎不敢奢望,虽然他“小升初”的成绩在全镇都名列前茅。

“这孩子,上不了学,真是可惜了。”邻居们的议论,让马龙的母亲咬牙决定:少买点药,也要让孩子继续念书啊!母亲向亲戚又借了100元,加上家里的50元——有了这150元学费,马龙总算没成为“失学少年”。

2

上初中后,马龙对一门课程尤其感兴趣——英语。

马龙特别喜欢读英语课文,教英语的于庆龙老师发现之后,便在课堂提问时有意多让马龙为全班同学朗读。于老师这种善意的引导和鼓励,更加激发了马龙对英语特别的热爱。初三下学期期末分班考试,马龙的英语考了76分,这个分数在全年级排第5名,而且是所有男生里分数最高的。在当时的英语老师周兰英老师眼里,认为这真是一个奇迹,因为马龙有时在课堂上总是睡觉。那时候,于庆龙老师已经不教马龙他们班英语了,于老师那时只是一个代理老师,也就是临时工,到初三时就下岗回家自谋职业了。

多年以后,马龙回忆起初中三年学习英语的经历时说,我从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就喜欢朗读而不是闷头做习题,是因为我觉得读英语说英语更加有趣而且很有成就感。这个学习习惯一方面让我对英语一直保持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当时英语学习普遍重视书本习题而忽略听说实践的状态下,我实际上在无意中开始了对英语的“应用”,这也让我比其他同学更早更深地意识到学习英语的本质目的是为了“说话”而不是应对考试。这个观念对我此后二十几年的英语学习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1993年,马龙初中毕业了。因为家里的条件实在无法支撑他再继续读书,马龙不得不含泪告别了校园。

1994年8月23日——20多年以后马龙还清晰记得这个日子——马龙怀揣着70元钱,离开了父母和家乡,与一个朋友来到省会沈阳寻找打工机会。他的行囊里,除了几件换洗衣物,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几本初中英语课本,还有于庆龙老师送给他的一本英汉词典。

到了沈阳后,马龙还剩下50块钱。他花1块钱坐公交车到了南湖劳务市场找工作。巧的是,他在这里遇到了一位同村老乡——在沈河区大帅府附近一家餐厅做厨师的刘朋旭。于是,马龙跟随刘朋旭,来到这家餐厅做了一名洗碗工。

从一年前坐在教室里快乐读书的学生,到整日在嘈杂、忙碌、脏乱的环境中求生存的洗碗工,这种身份和境遇的巨大变化让马龙有些不适应,却无力抗拒。只有在翻阅那几本英语课本和老师赠送的英汉词典时,马龙的心里才获得些许安慰。

马龙渐渐熟悉了这份工作,也渐渐熟悉了餐厅里各个岗位的同事。可是对于这些人和事越了解,马龙的内心越是不安:绝大部分同事,不管是洗碗工,还是厨师,各自满足于各自的工作岗位,日复一日,别无他求;被马龙视为精神慰藉的英语书、国内外文学名著,在同事们眼里不值一瞥;工余,大家除了睡觉,就是靠聊谈和玩扑克牌打发时间;大部分人的愿望,就是干上几年,攒点钱,回老家娶妻生子……

“我坚决不能过这样的生活,”马龙说,“那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对于我们这些处在同一境遇下的人来说,要想活出与众不同的人生,唯有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那时,我开始深深相信一句话,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从此,我下定决心,要掌握一门能让自己生存并生存得体面的技能,我再次想到了英语。”

3

1995年初,马龙带着他的英语课本和英汉词典,离开沈阳来到了本溪市明山区的一家酒店。对于这次异地跳槽,马龙说,“我到本溪,是因为有另外一位老乡,帮我找到了一个学做厨师的机会。‘不想当厨师的洗碗工不是一个好的洗碗工’。而我,不但想从一名洗碗工变成一名厨师,我还想在生活境遇改善的情况下,有时间有条件来学习英语。因为英语始终是我心中的一个情结。”

当学徒工的日子同样十分辛苦。跟师傅上灶学习炒菜的其他时间,马龙照样要帮助干各类杂活。最痛苦的一件事是,马龙每天早晚要负责照看和清理煤灶——当时餐厅里不是用煤气炒菜做饭而是用煤火。东北地区的清晨和夜晚气温极低,马龙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天寒地冻中升起炉灶;白天要负责不时向外清理煤灰;晚上要检查各个炉灶,负责“压煤”,经常是最后一个睡觉,那时条件相当艰苦,他与师傅王文就住在酒店的大厅椅子上。

在跟随师父学习三个多月后,马龙被允许“上灶”了——最开始也只是做些配菜,以及焯水、过油等辅助工作。又过了一段时间,马龙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厨师——可以掌勺炒菜了。

人生职业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马龙内心里另一份潜伏已久的心愿也蠢蠢欲动。他开始利用稍稍多起来的工余时间重新捡起心爱的英语。同事们下班后或休息或娱乐,只有马龙拿起了书本。他先是到书店买回了全套(走遍美国初级)下个月发工资之后,他狠心买了全套磁带和一台“随身听”录音机,开始了英语自学。

“也许是初中养成的习惯,也许是看中英语的实用性,我自学英语时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朗读课文和听着磁带‘跟读’上。为此,我没法在宿舍里学习英语,怕打扰同事们休息。不过幸好我可以在餐厅大厅里读英语,客人们恐怕从来不会想到,吃饭时人声嘈杂的餐厅,客人走后会飘荡起英语朗读的声音。”

同事们对这个喜欢英语的年轻厨师不以为然:“有那时间还不如多学俩菜!”“学英语还能当饭吃?”……在同事们不解也不屑一顾的目光中,马龙那原本散发着“油墨香”的英语学习课本,渐渐变成了“油香”。

4

1998年5月2号,马龙得知初中同学郭际在北京昌平做厨师,便从本溪来到了北京。找工作时他发现,北京的饭店招聘厨师时,基本上都要求有“厨师证”。于是这年7月,马龙到位于鼓楼大街的一家厨师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学习,4个月后,拿到了厨师行业的“技能等级证书”,成为一名“国家认可”的真正厨师。

此后,马龙辗转在北京、成都、广州三地继续学习培训、工作,后于2000年底再次回到了北京。不久,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马龙来到位于海淀区西北三环的北京理工大学,当了一名学校餐厅里的厨师。

\

篇章二:

偶遇北外,在外语最高学府苦读的“高龄”大学生

\

其实,在全国各地奔波打工的这几年中,马龙一直没有放下英语学习。但是作为一名专职厨师,要想在环境嘈杂、工作忙碌、无人理解支持的状态下坚持英语自学并取得成绩,可想而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正当马龙苦恼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差距时,他认识了北京理工大学一位叫张斌的学生。张斌是学校艺术团的副团长,是一位积极上进又心地善良的小伙子。当张斌在偶然的机会里,听说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厨师马龙一直在坚持自学英语,他对马龙十分赞赏和钦佩。在了解到了马龙的窘境和苦恼之后,张斌告诉马龙:北京理工大学的隔壁,就是我国外语教育的最高学府“北外”——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开设有英语专业的自学考试课程,通过了自学考试,就能拿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专科或本科文凭,这是国家认可的大学学历证书。张斌最后建议马龙去报名参加学习。

张斌的建议其实正说到了马龙的心坎儿上。这几年边打工边业余学习英语的经历,让马龙深深体会到,英语学习是一项极为耗时并且需要长期坚持积累的事,如果不能长期每天拿出大量时间来让自己沉浸到英语的环境氛围中,很难取得英语水平的显著提高。既然自己已经认定要通过学习英语、掌握英语去走一条不寻常的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何不狠下心来,舍弃该舍弃的,专门花上时间去学习英语?舍得,舍得,人生往往有舍才能有得啊!

想通了道理,确定了想法,马龙觉得眼前一下子明亮起来,所有的纠结和烦恼瞬间烟消云散。

2001年初,马龙从北京理工大学厨师岗位正式辞职,到罗德岱尔英语培训中心报名开始补习英语。9月,马龙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二部培训中心,报名参加第二年3月开考的英语专业专科自学考试。马龙知道,就像自己当年参加厨师培训考取厨师资格证一样,获取文凭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尤其对于像外语这样的实用性学科,能力与文凭,互相证明。

其实,马龙能够最终辞去赖以生存的厨师工作,回到校园重做学生专门学习,最应该感谢的人,仍然是自己最亲最敬爱的父母。

在报名参加罗德岱尔英语培训中心补习英语之前,马龙曾回到老家跟父母商量自己的计划。当时,马龙刚从广州回到北京工作没多久,囊中所剩无几。在跟父母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心愿之后,父母对25岁的儿子再次表示了一如既往的支持:为马龙筹备了足够一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马龙后来曾经统计,自己在辞工后专门学习的第一年里,总共花费了大约14000元钱。马龙说,当时统计出这个数字后,自己百感交集,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这笔钱里,凝聚着父母多么深沉多么无私的爱啊!

2001年9月底,马龙搬到北外南门附近的一个二层筒子楼里住下来,每天到北外去上课,开始了“专业”的英语学习生涯。

5

“二十六岁的年纪,别人都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而我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我比每一位同学都更加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马龙说。

终于可以与自己钟爱的英语朝夕相伴,马龙在英语学习上可以说如饥似渴、如痴如狂。

马龙的疯狂学习首先体现在对时间的极度珍惜上。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马龙不是在看英语,就是在听读英语。

学校自习室每天早晨8点开门。其实当8点钟马龙和匆匆赶来的同学们同时站在自习室门口的时候,马龙已经在校园里晨读了一个小时。一天的学习正式开始后,马龙除了午饭晚饭的两个小时之外,一直都在学习,直到夜里11点自习室统一熄灯关门。

马龙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的一位从一所工业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已经参加工作的初中同学,从所在城市来到北京,想在北京寻找一份工作,临时借住在马龙的宿舍。同学白天在外面找工作到很晚,可是晚上回来时,发现马龙还没有回宿舍,而是仍在自习室学习。同学感叹道:“我上大学三年,从来没有这样上过一次自习。北京的大学生太努力了!”两天后,这位同学离开北京返回了原来的城市。临走时,他对马龙说:“看到你们这样努力,我仿佛感觉到北京的就业竞争压力该有多么大!我不来北京了,我还是回去好好上班吧。”

同学其实无法想象,在马龙四五年的北外求学经历里,只要是在学校上课的日子,他的每一天都是这么度过的。

马龙学习英语,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和实践。

不管是在初中还是在大学,马龙发现很多人学习英语只重视读写而不重视听说。这就导致许多人虽然学习英语多年,却依然是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里倒不出。马龙说,他经常遇见许多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大学生,和老外对话时依然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这让马龙再次坚定了自己一贯的观点和做法:学习英语,必须要“听得懂、说得出”。

马龙这样介绍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

我学习英语注重的是听说。首先,我先做到了听透课本。我总共有综合英语、阅读、听力等课文磁带320盒左右,每天都跟着这些磁带练听力并且跟读,每盒磁带都听过数十遍,几乎滚瓜烂熟。

其次,我尽一切可能找外国留学生帮忙练口语。我经常去北外的留学生公寓,找留学生搭讪。为了缓解自己紧张的心情,也为了能和他们做进一步交流,我常拉他们去喝点小酒。几杯酒下肚,头微微晕了,胆也壮了,话匣子自然也就打开了。能和留学生们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这样我不仅口语大有长进,也交了不少外国朋友。

第三,我大量阅读英文原著来培养英语思维。我的房间里最多的就是英文原著,几乎没有英语辅导书。这让其他学习英语的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他们认为,没有辅导书学不好英语,而我却认为学英语最重要的是培养原汁原味的英语思维,否则满脑子都是中式英语,只能贻笑大方。我对于外国文学原著无比喜欢,世界名著基本全部读过。

超出常人的艰苦努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只有初中毕业基础的马龙,终于在4年之后,获得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颁发的自学考试英语专科毕业证书,同时,他练就了“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口语”。

其实,在北外求学期间,马龙不得不面对生存的现实压力。为了赚点生活费,2002年夏天,马龙和一位黄姓同学,从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购进了一批文化衫,晚上拿到天桥上“出地摊”。一开始,两个人低着头,谁也不敢说话。还是一位过路大姐鼓励他们:“做生意不吆喝哪行?我买一件,你们开始吆喝。”3个晚上,两人终于卖完了第一批货,每人赚了200块钱。

马龙跟弟弟的关系一直特别好。马龙说,即使是亲兄弟,我也要说对我的弟弟表达特别的感谢,弟弟在我最艰难的时候一直支持帮助我,我们兄弟间不分彼此。原来,马龙求学期间,弟弟在北京的一家酒店学徒做烧烤。那时,弟弟每个月能挣500块钱,每次发工资之后,弟弟都会给他送来200块。这200块钱大大缓解了马龙的生活压力。

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专科文凭,对于只有初中文化基础的马龙来说,无疑是一次精彩的人生跨越和值得庆贺的成功。但是马龙说,“其实作为我个人来说还是不满足的,我的心愿是拿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的本科文凭。”

\

在获得专科文凭六七年之后,2012年,马龙在网上偶然间看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设有网络学院,通过学习考试可以获得本科文凭甚至学士学位。马龙的精神一下子兴奋起来:这不正是实现自己人生愿望的好机会吗?这年9月,马龙以“专升本”学生身份,报名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段的学习。

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以网络课件自学为主,周末安排面授课程。此时,马龙已经在北京开展了自己的英语培训业务,平时工作特别繁忙,只能在晚上下课回到家后牺牲休息时间上网学习。

虽然主要是通过网络自学,但是每一门课程的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同样规范而严格。马龙在专科阶段以及随后几年的工作实践中,已经打下出色的英语功底,但是他仍然毫不放松和懈怠,认真按照课程安排和要求持之以恒地学习。

根据学习进程,到2015年上半年,马龙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试,并且,他的6门主干课程的平均分达到了78分,这意味着他获得了继续参加学位课程学习考试的资格。让马龙有些遗憾的是,在北外网院的课程中体系中,有一门计算机课全国统考课程,但因为他这一科目的基础比较薄弱,又没有时间参加面授指导,前后报考了7次、参加了4次考试之后(其中有3次报名但未参加考试),才得以在2016年下半年通过。

2017年3月,马龙终于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文凭。5月28日,他参加了获取学士学位的最后一关——论文答辩。5天后,好消息传来,他的论文总体成绩被评定为“通过”。马龙即将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证书。

\

2017年,马龙41周岁。初中毕业已经24年了。

从校长手中接过本科毕业证书的那一刻,马龙内心只有感慨而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激动。

即使没有专门、深入学习过英语的人也能理解,掌握一门语言,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的过程,需要每天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持之以恒地学习——马龙为此已经坚持了近20年;而在这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清贫、孤独、枯燥、看不清未来的焦虑感,总会时时袭上心头,磨练着马龙的心志。

但是,还能有什么能比一个人的信念更强大呢?

马龙坚持了下来,或者说熬了过来。他说:

我这样努力执着于英语学习,从初中英语水平到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专业本科学历和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首先是基于对英语的特别热爱,另外一个支撑着我的因素就是信念。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一种终生学习信念一直陪伴我左右,时刻在耳边响起,这种“坚持数年必有好处”的精神信念一直鼓励我砥砺前行,奋发图强。这一精神信仰来自于我人生中的第一位精神导师刘朋程,一个邻居,一个发小的父亲,一个我挚爱,敬重和感激一生的叔叔。是叔叔的一直鼓励与支持,让我始终觉得,环境会影响人,但绝不能决定人;逆境是用来磨练人的,不是用来打败人的。对于我这样一个出身于清贫家庭的农村孩子来讲,我的信念就是要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改变我并不甘心的那种生存状态。只是我选择的学习英语这条路,可能比其他的路更漫长、更艰辛。但是好在,我没有退缩,我一直在向前,向前!人生之路何其漫长,唯有脚印两行;人生之路何其艰险,唯有奋斗不息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篇章三:

当家教、做翻译,一位厨师的命运就此改变。

6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英语”只是学校里安排的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而已。但是对有的人来说,英语可以是一项技能,是人生的一扇窗口,一条道路。

马龙做到了。

其实,从2002年下半年,也就是专科学习阶段的初期,马龙就开始学以致用——做英语家教——赚钱了。

当时,在北外等高校周边有很多家教公司,专门招聘在校大学生兼职为中小学生做家教。马龙虽然刚入读专科学习不久,但是因为他的英语发音标准而相对流利,被选中成为一名家教英语老师。

那一阶段,马龙每到周末就会到学生家里上课。为了多挣点钱,马龙经常是马不停蹄地一家结束就立即赶往下一家。马龙记得,最远的一个学生家住在东三环南路的方庄,而他住在西三环北路,两点连线几乎是整个三环路的对角线。每次家教结束回到学校,都已经是夜里11点多。

最开始,马龙上一小时的课能挣到25元钱,后来因为家长反馈马龙的教学效果很好,于是慢慢涨到30元,35元。积少成多,马龙每个月的家教收入基本能够满足生活需要。

马龙第一次像一位真正的老师那样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是在北京气象局小学英语培训中心的课堂上,为十几名小学生讲授《剑桥少儿英语》和《新概念英语》。望着台下一双双渴求而信赖的眼睛,马龙即为自己能站到这个讲台而感到由衷的自豪,也为如同遇见多年前渴望求知的自己而深深感动。

这一天,马龙给学生们上了两个小时课,挣到了200块钱讲课费——每小时100元的讲课费,在当时的大学生家教老师中算是相当高的了。揣着这200块钱,马龙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

此后,马龙先后在北京奥太文化有限公司、黄山耐思达外语学校、精华高考辅导学校、安博教育集团,Easy English(百特英语)望京校区、学优教育、WE-CARE ENGLISH(唯开英语)、剑桥国际教育中心、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预科学院先河教育中心等机构做英语培训教师。每到一处,他凭借标准流利的英语发音、敬业的工作态度,以及传递给学生的独特的人生感受,获得了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和赞誉,在行业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2013年8月,马龙受聘担任了“阳光之星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组委会”小学组英语口语评委。当时,是组委会的另一位专家顾问评委、清华大学英语系的蒋隆国教授向大赛组委会推荐了自己的学生马龙,马龙得知这个消息后受宠若惊,“作为学生,怎么能和自己的老师同台平起平坐去点评别人呢?”老师笑笑说:“你的学历是没我高,可是以你的英语口语水平,以你的人生奋斗经历对孩子们的鼓舞,你担当得起这个评委。”

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展示个人英语实力,更是展示个人职业风采的另一个舞台,无疑是“翻译”岗位。

早在2003年8月,马龙便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翻译”生涯。当时,“北京六方会谈”开始举行,马龙与另一名同学被学校推荐作为“全球记者招待员”,在北京国际饭店从事一般性口译工作。主要负责接待、安排外宾在北京的日常生活,业余时间带领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游览北京,讲解并介绍北京的人文历史及发展状况。

在这次陪同翻译的过程中,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插曲。在一家饭店用餐时,马龙特意向外国记者们介绍了几道菜的具体做法,老外们新鲜又吃惊,很惊讶一个大学生翻译怎么还会做菜。当他们知道这位来自中国最高外语学府的大学生翻译曾经当过好几年厨师,纷纷向马龙竖起了大拇指:“From a cook to a translator, amazing!(从厨师到翻译,了不起!)”

2010年,世界骨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马龙作为中国主办方聘请的翻译员,为大会提供翻译服务。来自新加坡的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在跟马龙接触几天后,由衷赞叹:你的英文发音及流畅程度,比我们新加坡公司的工作人员都要好!

2015年10月中旬,马龙经历了一次重要的翻译活动。当时,塞浦路斯国家总统即将率领几十人的代表团访华,该国驻华大使馆开始招聘翻译。在经历了前后多轮严格的面试之后,马龙终于被成功录用,并带领30名会场翻译为大会提供服务。在这次活动中,马龙及他的翻译团队担任了会场的现场翻译工作,为整个会场提供了高效翻译工作。

这次的翻译工作中,马龙虽然没能直接为来访总统服务,但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见到了一国元首,亲历了高级政府官员间的正式会谈。“这是我人生中十分重要而荣幸的经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见世面’吧。是我对英语学习的不断追求,让我有机会见识这样的世面。”

知识改变命运,马龙正是这句话的生动注解。

篇章四:

成为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大使

从2013年起,马龙加入“环球商业协会联盟”担任兼职翻译,主要工作职责是陪同各国商业联盟领袖进行口笔译翻译以及会议翻译。

2014年10月28日,印度贸易促进会主席ANIL夫妇以及秘书长来访环球联盟总部,马龙为ANIL夫妇担任会议翻译。会后的三天时间里,马龙陪同ANIL夫妇游览了王府井、天坛等北京知名景点。ANIL夫妇最喜欢和马龙一起吃饭,因为他们觉得,马龙不但总是能够为他们推荐味道“令人赞叹”的中国美食,还能讲出关于这些美食的故事。三天时间里,ANIL夫妇和马龙建立了非常密切的私人关系,他们邀请马龙有机会一定要到印度家中来做客。

2015年4月,环球商业协会联盟组织了一次企业家赴印度的考察交流活动,马龙担任随团翻译。在印度的一星期时间里,马龙发现,印度同中国一样,正处在经济的快速发展期,充满了市场商机;另外,同为文明古国,印度民众也对中国文化也充满了兴趣。这些亲身经历,让马龙产生了一个想法:发挥自己懂英文、熟悉国际交往的优势,也来做一些促进中印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工作。

马龙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印度商会负责人和一些中印企业家朋友的支持。而当马龙在电话中与ANIL先生交流此事时,ANIL先生高兴地说:“这样我们就有机会经常见面了!”

回国后不久,马龙创办了“龙海洋国际商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中国政府及企业与印度政府及企业间的项目考察、贸易推广等活动。同时,印中贸易促进会任命并授权马龙为中国区负责人,全面负责对接推广印度与中国间的贸易文化交流事宜。

2015年11月23日,由马龙个人组织并带队的首批中国14位企业家赴印考察团成行。这些企业家来自上海、浙江、山西等多个省份,他们普遍对印度充满了了解的渴望,并希望通过考察交流,与印度建立经贸往来。

2016年11月23日及2017年春节期间 ,马龙又陆续组织了多批次中国企业家赴印度的官方和民间考察交流活动。如今,这些活动已经成果初现,如厦门格林豪斯集成房屋企业与印度安哥拉政府合作的印度中国工业园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今年5月,在马龙的组织策划下,同事张海燕带领吉林省政府对外宣传部原副部长弓克先生及一行学者到印度进行《明学》中国传统文化推广与交流,得到吉林省对外宣传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得到了BULMIM大学的高度赞扬与热烈欢迎。

谈及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发展规划,马龙说,我现在从事的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工作是我喜欢并擅长的,这归根结底得益于我掌握了一门中外交流的工具——英语,我为我当初的选择而自豪;我目前的事业其实刚刚开始,但是就像我多年来一直坚持学习英语——只要我再坚持十年二十年来用心做,我也一定能把它做得很成功、很精彩。

下一步,马龙还有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加有意义的计划:他希望能够到全国各地的学校去做公益讲座,把自己这近30年不懈奋斗的苦乐人生讲给更多的人听,激励那些不管是处在逆境还是顺境中的人们——“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有一天实现了呢!”(来源:北外网院 转载:作者李辉 整理:杨智华)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1999-2017 中国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出版机构 ICP备1654251116号-1

联系网站:zgjyw@foxmall.net.cn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